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乡土艺术

娃娃兵传承乡土艺术

时间:2013-08-23 18:32:2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记者 刘嘉麟
分享到:
  

内容摘要: 杏坛麦村小学,练习龙舟说唱的男孩。齐杏幼儿园园长陈宝红说,板凳龙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毅力,上台表演则让孩子们学会自信,同时还能传播岭南民间艺术。久违的龙舟说唱现身杏坛旅游线路征集现场,同时亮相的还有10余名杏坛麦村小学的小学生们;

杏坛齐杏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表演板凳舞。

杏坛麦村小学,练习龙舟说唱的男孩。

聚精会神。

  齐杏幼儿园园长陈宝红说,板凳龙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毅力,上台表演则让孩子们学会自信,同时还能传播岭南民间艺术。

杏坛马东小学,练习永春拳的学生们。

  久违的龙舟说唱现身杏坛旅游线路征集现场,同时亮相的还有10余名杏坛麦村小学的小学生们;

  每天上午的早操,马东小学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不是做广播体操,而是都会打起一套永春拳;

  齐杏幼儿园里,5岁的小孩玩起板凳龙来有板有眼;

  ……

  作为蕴涵着丰富民间文化艺术的地区,顺德不仅是龙舟说唱的发源地,也是粤剧和粤菜的发轫地,而留存并活跃于民间的锣鼓柜、划彩船、各种龙舞、鱼灯、貔麟等具有岭南艺术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令人目不暇接。但由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多靠口传身授,有的仅仅靠子承父业,往往因许多民间艺人年逾古稀或相继去世而失传,后继无人成为这些乡土艺术的共同处境。

  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一片拯救濒危文化的抢救声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顺德乡土艺术的娃娃兵正在成长。

  龙舟说唱: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龙舟说唱始于清乾隆年间,一原籍顺德龙江乡的破落子弟首创了这种说唱体的“龙舟歌”。流浪歌者肩扛木雕龙,左手挂小锣小鼓,一边吟唱,一边敲打,很有一番韵味。这种说唱形式曾广泛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乡镇,内容涵盖了众多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被吸收成为粤剧唱腔的常用曲牌。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根据地:麦村小学

  “兵团”规模:50多人

  成立时间:2006年

  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舟说唱也是顺德区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由于传承人寥寥无几,龙舟说唱濒临灭绝。从2006年开始,顺德开办龙舟说唱培训班,培养传承人。培训班开班虽然吸引了约30名爱好者踊跃报名,但全部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其中年纪最轻的也在40岁以上,绝大部分已年过半百。

  “如果不能吸引到年轻人,一门艺术很难兴旺发达起来。”为此,杏坛选择了让龙舟说唱这种民间艺术走进校园。由龙舟说唱班第一批学员到麦村小学艺术班挑选了8名小学生进行培训。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如今,龙舟说唱已经在麦村小学有50多人的稳定传承队伍。“每一届学生,我们都会挑选50多名有潜质的学生学习龙舟说唱。”麦村小学校长何洪发说,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还是颇有微词。但在参加多次国内外的表演之后,家长们都觉得很光荣,渐渐地就无人有意见了。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批小学生龙舟说唱者已经能说会唱,现在有部分学生已经升上初中,他们又将龙舟说唱带到了所在的学校,培养了一批小“FANS”。

  永春:代代相传的民间武术

  ■名词解释

  从清朝乾隆末年以来,在顺德,一直都保留永春拳的叫法。而该拳种最早的叫法也是永远的“永”字。该拳种自清代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福建九莲山少林寺至善禅师创拳后,一直在我国华南地区粤、闽、桂三省民间秘传,是一个适合男女老幼演练和近身搏击的拳种。相传至善禅师在东莞逃难期间,将苏三妹收为入室弟子,授予自己生平创造的拳术,并将这门拳术命名为“永春拳”,寓意“永远青春”。

  根据地:马东小学

  “兵团”规模:200多人

  成立时间:2010年

  “嗬、嗬、嗬……”每天早操,马东小学的小学生们都会开始练习一套永春健身操。昨日,记者走进马东小学,见识了该校的永春少年们。

  时下,电影《叶问》系列的热映,掀起一股“永春”热。众所周知,当今永春拳,十之八九出自广东佛山叶问门下,而叶问则学自顺德人陈华顺,陈华顺就是马东的东马宁人。如今,马东村还保留着宗师陈华顺的墓地。在马东村保存了现在世界上最完整的永春拳套路,在村里几乎人人都会几手永春拳。

  马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兆祥也是永春拳高手。在他的力推下,马东小学从2010年开始力推永春拳。“其实孩子们主要练习的还是永春拳基础,起到的还是健身作用。”徐兆祥说,现在全校仅仅有20人会更高深的一套小念拳。

  徐兆祥说,永春这套古老的拳法要练习到精通非常不容易,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慢慢不愿意再接触。让孩子们早些接触永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如果有孩子对永春拳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高深的拳法,保证永春拳更好地流传下去。

  “我觉得很好玩。”读4年级的阿亮兴奋地对记者说。

  阿正是负责领拳的孩子之一,他同样是全校掌握小念拳的孩子之一。阿正告诉记者,练拳让自己很高兴。“等我大一点我就可以练习更高深的拳法了。”

  板凳龙:在幼儿园中渐渐长大

  ■名词解释

  板凳龙也叫做“硬腰龙”,龙潭乡的“板凳龙”,相传是在明朝崇祯年间,杏坛龙潭一带,时传出盗匪横行、劫掠乡人百姓身家财物。当时的武状元,本乡人朱可贞,为与龙潭人共御外来贼盗,故创板凳龙。2000年,杏坛文化站重新挖掘出这早已失传的“板凳龙”。

  根据地:齐杏幼儿园

  “兵团”规模:80多人

  成立时间:2000年

  昨日,记者也前往杏坛齐杏幼儿园一睹板凳龙的阵容。

  在幼儿园,记者看到了19节多凳龙的表演。只见齐杏幼儿园19名小朋友每人各举一凳登台亮相,最前一凳装点为龙头,最后一凳装点为龙尾,中间的则为龙身,俨然一条小龙。小朋友们协调行动,小龙跟着宝珠行进,龙身节节相随,蜿蜒而行。

  “一般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才可以练习板凳龙。”齐杏幼儿园园长陈宝红说,板凳龙的凳子比较重,要在板凳下装一块软垫,孩子们用头顶着板凳,行进才比较方便。

  陈宝红告诉记者,板凳龙其实还有砸、钻等高难度动作,但会高难度动作的孩子今年刚刚毕业,现在表演的是刚刚学习板凳龙不久的孩子。“可惜的是,由于资金问题,毕业后,我们不能再组织这些孩子集训,慢慢地他们就会忘记板凳龙怎么耍了。”

  孩子们表演欲强,学了板凳龙后喜欢上台表演。陈宝红表示,平时的板凳龙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毅力,上台表演则让孩子们学会自信,同时还能传播岭南民间艺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