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文化产业 > 饮食文化

高考英语减持分数可能流向传统文化

时间:2013-10-25 13:43: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5日讯 作为国家教育改革风向标的北京市教委,在公布将高考英语分数降50分并调整给语文和文理综之后,有媒体报,北京市教委明确指示将增加语文文言文教学比重,并且提出高考语文命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察这一条。这一动态无疑对大众高考心理带来巨大冲击。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北京市通州、大兴两区早已率先参与“十一五”和“十二五”教育部规划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并在试用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著的人教版传统文化中小学实验课本,且实验已近五年的历程。就其课程实验情况,及相关教材,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先生。

  第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备吸纳转移分数的可能:全国多个地区几乎同时削减高考英语分值,将其转给语文和文理综,而当代语文教学中现代文考试内容几近极致,开发空间有限。前期呼声日涨的国学内容进课堂若成现实,广博的国学文化必将是高考分值流向的最大可能。

  例如国内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几年前就出现对联试题,其来源就是小学四年级国学教材《声律启蒙》。另外,目前各地区开设的《论语》、《孟子》等课程中,存在着海量高考议论和论述型考点素材。习近平主席近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一指示,也相当于在中央政策层面对传统文化是否应进课堂定了调。

  第二,传统文化教学和考试内容是焦点:国家所倡导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课题研究关键词界定,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对于高考而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将是各地区高考命题的难点和焦点。

  但是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只有人教版一套教材是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编辑的,并且经过了八年课题研究,百余位专家参与,最后确定的必修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孙子兵法》、《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古文观止》,共17本标准教材。另外,课文中配备各类中国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汉字流变等选修内容,通过渗透式教育融入其中,是名符其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教程”。而全国很多地区编写的“国学教材”或“儒学读本”,大多数只注重“读经”而忽略艺术熏陶和文化传承。由于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的缺失造成了地区专业教学资源的溃乏,各地区若没有统一的学科教育思想、专业教材以及教学评价,随着高考指向的调整,恐怕会乱象丛生。

  第三,北京市教委和第一批课题实验区对国家课题实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十一五”阶段,北京通州区、江西上饶县、青海湟中县、河北滦县、山东桓台县五个地区大范围开展课题实验,参与实验的中小学全部开设正式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至2013年,该课题实验进入第五年,距离六年课题实验循环只差一年,地区课题实验在获得较好教学效果及良好社会反响的同时,对于学科教育理论提升、教材内容甄选、师资培训模式和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年后北京市教委将是第一个进入课题实验结题论证的地区。届时,应该根据真实的课程实验情况由教委再行决定相关执行政策。

  值得提醒的是,其中北京市教委早在2010年即把相关系列教材通过审定,进入地区校本文化教材发行目录,使实验区学校可以得到课时保证和教材经费财政支持。各地区若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视野,必须要考虑到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文化积累过程,像北京一样先解决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关键问题,不可盲目把大量新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相信,若北京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考,已有多年系统课程教学的通州区、大兴区学生,将受益匪浅。

  最后,张主任也很无奈的谈到,课题研究方向是在中小学阶段建立“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课题组所做的只是课题实验并提供基础教材,没有想过传统文化能作为高考内容的选项。自近期教育部原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增设国学课,再有北京市教委的高考改革动态发布,课题组每天接到电话咨询的数量巨增,有近一半电话是在询问北京实验教材版本和内容,另外就是各省教育部门和出版社询问能否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合作出版地区版教材,意在快速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