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新昌成功举行

时间:2012-04-18 07:29:23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作者:
分享到:
  
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新昌成功举行
作者:赵光辉   稿件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上传日期:2012-04-18 06:54:18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4月18日讯:4月11日,“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举行。本次活动作为2012茶叶大会暨第六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活动中的一项重头戏,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主办,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来自国内旅游界、茶界代表近150多人共襄盛会。会议开始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接见与会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在听完嘉宾演讲和小组讨论后说,现在越来越多行业外的元素纷纷注入茶行业中,茶行业也在更多的产业资源投入到实体建设上来。在国家强调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大好背景下,茶旅互动必将使茶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他的观点也代表了与会者的感受与心愿。

  作为国内最早的茶行业专业媒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创刊10年来一直以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消费、服务茶产业为宗旨,不仅做茶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还努力做好茶行业的参与者、建设者。近年来,茶周刊对中国广大茶区茶与旅游结合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高度关注。为了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目的,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了“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意在搭建一个茶行业与旅游业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

  本届论坛是以茶文化与旅游结合为主体的首次正式会议,因此,吸引了目前国内在茶文化旅游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社会和经济效果的部门和企业的热情参与。论坛开幕式上,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先后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为论坛的方向和作用做了阐述。

  在论坛嘉宾“主题报告”演讲部分,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著名研究员张义丰、天福茶学院商学院主任郑剑顺、和君咨询品牌战略专家丁千城,分别围绕“茶旅一体化”、“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和“茶旅游品牌打造”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在小组“对话访谈”分享、讨论阶段,与会代表交流深入、讨论热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师建刚、福建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兴华、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峰等嘉宾围绕“以旅促茶”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讨论、分享;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浙江长兴县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杜使恩、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詹罗九围绕“以茶兴旅”进行了经验分享。

  与会嘉宾和代表表示,论坛总结了一批茶与旅游互促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正在打造茶文化旅游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对挖掘茶产业价值、拓展旅游业内涵将产生积极推动,对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主办,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主办方介绍,近年来新昌各级政府充分做足茶与旅游的文章,产生了“1+1>2”的效益。这是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选择在浙江新昌举行的重要原因。2010年,新昌旅游成功接轨上海世博会,凭借五条特色线路,成功入选“二十佳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而“茶禅一味,茶乡文化体验”之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体验线路。同年,新昌以茶为媒,推进区域合作,依托上海茶乡联盟这个平台,做深茶与旅游的文章。新昌旅游部门还积极推出“沃洲湖有机茶园采茶(长诏村)—中国茶市—大佛寺茶礼佛(大佛寺景区内)一日游”等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实现“茶文化与茶旅游”的完美结合;2011年,新昌县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的中国茶市内的茶博馆和3万平方米的茶文化公园更是展现了茶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些实践既拓展了新昌的旅游资源,又延长了茶业的产业链、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

  除11日的主题报告和对话研讨外,12日上午,论坛还安排了新昌茶文化旅游体验考察。与会代表到大佛寺品鉴大佛龙井的现场茶艺、茶品,在大明有机茶场参观了采茶、大佛龙井加工等。大家表示,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结合,对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中涉及的相关议题是一次有益的体验与验证。

    附: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嘉宾发言摘要

  徐鸿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组织发起的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第一,茶文化旅游恰逢其时。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亩茶园,大多数茶园都在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地区,很多茶园也具备了旅游的接待条件。第二,茶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杭州各地正建设茶文化、茶旅游的展示点,如茶文化街、茶文化风情小镇等等,2012年后即可建成,其他不少地方也都在建设。茶文化旅游点会越来越多,这些点一旦串起来,旅游内容就会更加丰富。第三,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相得益彰。当今世界,中国是茶业大国,却不是茶业强国,将茶与旅游紧密结合会促进茶旅游业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会促进茶行业的增值,并最终形成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实现“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宏伟目标。论坛能为茶行业和旅游业提供一个交流互进的机会。

  查迎新: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中华合作时报社始终秉承服务农业产业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宗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舆论和智力支持。2002年3月,本社创办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在国内媒体中,率先举起了“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服务茶产业”的大旗。茶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搭建了这个茶行业与旅游业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正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两个行业的相互了解,交流发展经验、创造合作机会,同时研究探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把跨界合作做好。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因子融入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有益之举。作为报社,还将发挥专业媒体的特色,借论坛举办的机会,形成对茶文化旅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报告,使下一届的论坛更加丰富、更加扎实。

  潘岳梦:浙江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茶叶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支柱产业,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新昌政府都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注重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流通,并有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相继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 2010年,我们成功接轨上海世博会,推出“茶禅一味、茶乡文化体验之旅”等五条特色线路,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中国茶市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已成为茶乡旅游的精品点。虽然新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有所起步,但新昌也认识到,由于理念、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新昌茶旅结合、产业融合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集茶经贸、茶文化、茶科技、茶信息、茶旅游、茶休闲、茶博览等于一体的中国茶文化谷正在启动建设,相信建成后,新昌茶乡之旅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功能配套将更加完善。

  张义丰: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茶文化旅游在时下还有很多的漏洞,首先,茶文化旅游要做到不规划不旅游,当地政府缺乏对茶文化旅游的支持。第二,加强城乡文化竞争力,将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到日程中。第三,生态综合,茶叶文化旅游如果离开生态就不复存在。第四,缺乏点(企业)与点间的连接,点与面的展开,面与群的合作。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不能与生态失去联系;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强调天人合一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体现了城乡地脉、人脉的动态发展的特点。我们将茶文化的发展路线归结为以下四点。第一,注重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当主持茶文化的战略研究和规划策略,确立茶文化旅游的方向与目标,制定茶文化旅游的政策与条令;第二,走环境节约路线;第三,开发以茶为主的组合型产品,打造精品产业;第四,从法律制度上建立茶文化旅游的法律制度。

  丁千城: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将茶旅游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品牌的本质就是消费者,茶旅游品牌就是要吸引旅游者。我觉得现在的茶旅游处在困境当中,开发商开辟一片茶园,让人们观赏、采摘,看一看茶艺表演,最多再带走几包茶,很难产生较大的利润。

  我认为,茶旅游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让消费者建立原产地价格的概念;第二,让茶旅游本身实现收益的理想,有利润价值。因为无论它披着多么华丽、玄妙的包装,本质都是生意,并且需要回馈,所以这就要我们思考如何让茶旅游产生较大的效益,绝不仅限于买纪念品这么简单。那么我的建议是打造茶园里的明星茶农,最好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茶农。这是一种后台展示,也是一种诚信服务的展示。这样消费者会很愿意和他们交流,毕竟是他们支撑了我们的产业,这和高级饭店会在每道菜的后面写出厨师的名字一样。我觉得这很必要。

  郑剑顺:天福茶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针对于我的思考,在此有三点看法。第一,茶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积淀丰富的茶文化,它需要我们发掘、研究和发扬。第二,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很多,例如购茶、茶乡生态、茶学教育、茶艺表演、茶博物馆等等。第三,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前景和对策。总体而言,前景是广阔、美好的。它的趋势是文化旅游,这正呼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至于对策,我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找准开发项目。要调查研究,深入调查当地茶业历史和现状,突出地方特色和条件,确定开发项目,建设成可供游览的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如《茶周刊》和此次论坛就是很好的宣传。第三,设计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合作,不同区域间开展合作,开发茶产品,可以是地方名茶,也可以是涉茶的吉祥物、纪念品。第四,重视旅游服务和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

  师进刚:峨眉山旅游集团副总裁

  峨眉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目前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殊荣的名山,峨眉山旅游集团1997年成立,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上市的旅游公司。峨眉山景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154平方公里,这个范围内有17000农民,有1/3的农民可以将景区旅游作为第三产业来经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些年,峨眉山一直以旅游促进茶业发展、以金融区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稳步前进。我们对景区的农民进行培训,把从前2万亩产量低的茶园改造为无性系良种茶园,走一条同行业有差异性的有机茶发展思路。无论是茶业的发展还是对旅游业的宣传,这些年政府在资金上都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陈兴华:福建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叶领导小组组长

  福建福鼎的白茶原产于太姥山,而福建省福鼎市境内的太姥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福鼎市以太姥山旅游为依托带动了白茶的知名度。如果要做好茶文化旅游,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一个目标,我们以建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一个品牌,有这样一句话,“茶有六大类,白茶很珍贵。”如果说旅游与茶园相结合,必然有文化上的联系。茶产业需要旅游的带动,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品牌;营造一个氛围,我们一直在营造一种“爱白茶、说白茶、游太姥、品白茶。”的氛围;建立一支队伍,想起旅游那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支导游队伍,旅游与茶产业相结合,那么这支导游队伍不仅要对当地地理知识掌握熟练,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茶文化知识。

  邱峰:原中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

  我从事旅游行业并且工作在景区已经33年了,我认为以旅促茶和以茶兴旅并不矛盾,相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说茶行业和旅游业在武夷山是紧密相连的。近几年,武夷山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买茶的人也多起来,《印象大红袍》已经形成了武夷山的一个茶文化的品牌,仅播放影片的营业收入就1亿元,从业人员400多人。平均每年到武夷山旅游有120多万人,光看这个数字就可以知道,茶文化旅游很有前景。所以,以旅促茶和以茶兴旅是不可分割的。武夷山在2005年仅茶园面积4万亩,截至2011年茶园面积以增至13.6万亩,从业人员6万多人。如今,旅游业不仅反过来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物流业、广告业、文化业、包装业的发展。

  张镇静:浙江双溪漂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在武夷山面前,我们双溪漂流可以说很小,如果从景点规模来说,我们的也算不上很大,因为我们是新的景点,但是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想把景点宣传起来,因为只有别人注意你,别人才会来。每年我们都会举办茶圣节,这个月的25日我们就要举办第11届茶圣节。茶文化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茶叶的销量。就是这种“探险”精神,我们走到了今天。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出了1亿元,策划“禅茶一条街”项目,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怎样将“禅茶一条街”经营好,我们将以“禅茶一条街”带动我们这里的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刘松江:浙江奉化市滕头村党委副书记

  我们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是一个集合旅游业和农业做得比较成功的村子,滕头村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乡村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同时也是“全球生态五百佳”名村。我们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做乡村旅游,所有土地都用在旅游上边,真的可以说是以旅促农,以农兴旅,将经济效益放到最大。农业作为一个大的概念,而茶作为农产品之一,也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目标。2010年以来,我们滕头村游客数量均超过100万人,2011年,仅门票收入为352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这个只有800多个人的小村来说是巨大的。从我们滕头村做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茶行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张士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越来越多的茶行业外的元素现在开始纷纷注入到茶行业中,茶行业内的人要把更多的产业资源投入到我们的产业实体建设中,现在我们国家强调文化兴国、文化强国,而我们茶叶这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农副行业。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茶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除此我还有几点建议,第一,关于茶叶的品牌。很多人在打造品牌,但终端消费品牌非常少,而我们据此讨论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综合的品牌,让茶叶、旅游共繁荣。第二,要会挖掘资源。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和旅游两种资源的整合,但不是直接堆积,而是深度结合。

  李胜治:天福集团副总裁

  天福现有1300家连锁店,去年在香港我们的店也上市了。目前我们除了连锁店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茶叶方面的服务类业务,它们都是和茶结合在一起的,服务质量很好,包括茶叶展示、销售、茶餐厅等等,而且还设立一个茶学机构,传授茶叶知识。当然,近些年我们在旅游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了天福茶博物院和位于高速公路上的四川夹江天福茶园等。在此和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建于高速公路上的茶叶博物馆,目前经营得很好,它充分发挥了一个茶叶博物馆应有的功能。总之,我认为把茶叶做大做强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为茶文化旅游引出一条好路子。

  王建荣: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事实上,中国茶叶博物馆将茶文化、旅游、教育、园林和博物馆融为一体。博物馆体现茶旅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展览,我们博物馆除了平常的展览外,还有巡回展览,同时还到欧美等数个国家进行巡回展览,收效甚好,还有与其他博物馆合办一些活动。第二种为体验,我们觉得可以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来一次全方位的体验。这块我们博物馆也有相应的尝试,让博物馆、农户、游客三点一线。第三种是培训,主要体现在茶艺的培训上,主要是科学饮茶和艺术饮茶。第四种为新媒体手段,利用微博、QQ,提供一个更宽广的茶叶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第五种为推荐产品,我们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也希望茶旅游把我们这所博物馆串起来,拓展我们的展现方式。

  詹罗九: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安徽翠兰所在的安庆市岳西县是安徽省的产茶大县,旅游业和茶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是处于一种互不相干的状态下进行的,结合也是在以后慢慢走到一起。再说到我们公司,是个只有2岁的年轻公司,成立后我们便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何整合岳西县的茶产业和旅游业,怎样带动茶农经济效益?岳西县在历史上是一块革命根据地,是红色圣地,茶叶资源很好,这是绿色元素,而土质大部分属于黄壤,这对于生产优质茶叶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岳西县的茶人和文人经过艰苦探索,最终敲定要依据岳西县的当地特色融入茶旅游,让茶业、旅游业双管齐下。

  杜使恩:浙江省长兴县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如何“以茶兴旅”,这个我认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文化与旅游间的关系归结为:其一,朝阳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而茶文化旅游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又算是一种文化旅游,尤其面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这种复合文化类的旅游一定会是朝阳般的产业。其二,为修身养性的产业。茶文化旅游和其他旅游是有差别的,也许很微妙,而它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的“清、静、和、美”。其三,文化传播的产业。现在很多县、镇极力地想把自己推荐出去,甚至找到中央电视台、拼命地要让自己名声大振。

     4月11日,“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举行。本次活动作为2012茶叶大会暨第六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活动中的一项重头戏,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主办,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来自国内旅游界、茶界代表近150多人共襄盛会。会议开始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接见与会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在听完嘉宾演讲和小组讨论后说,现在越来越多行业外的元素纷纷注入茶行业中,茶行业也在更多的产业资源投入到实体建设上来。在国家强调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大好背景下,茶旅互动必将使茶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他的观点也代表了与会者的感受与心愿。

  作为国内最早的茶行业专业媒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创刊10年来一直以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消费、服务茶产业为宗旨,不仅做茶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还努力做好茶行业的参与者、建设者。近年来,茶周刊对中国广大茶区茶与旅游结合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高度关注。为了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目的,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了“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意在搭建一个茶行业与旅游业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

  本届论坛是以茶文化与旅游结合为主体的首次正式会议,因此,吸引了目前国内在茶文化旅游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社会和经济效果的部门和企业的热情参与。论坛开幕式上,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先后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为论坛的方向和作用做了阐述。

  在论坛嘉宾“主题报告”演讲部分,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著名研究员张义丰、天福茶学院商学院主任郑剑顺、和君咨询品牌战略专家丁千城,分别围绕“茶旅一体化”、“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和“茶旅游品牌打造”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在小组“对话访谈”分享、讨论阶段,与会代表交流深入、讨论热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师建刚、福建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兴华、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峰等嘉宾围绕“以旅促茶”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讨论、分享;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浙江长兴县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杜使恩、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詹罗九围绕“以茶兴旅”进行了经验分享。

  与会嘉宾和代表表示,论坛总结了一批茶与旅游互促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正在打造茶文化旅游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对挖掘茶产业价值、拓展旅游业内涵将产生积极推动,对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主办,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主办方介绍,近年来新昌各级政府充分做足茶与旅游的文章,产生了“1+1>2”的效益。这是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选择在浙江新昌举行的重要原因。2010年,新昌旅游成功接轨上海世博会,凭借五条特色线路,成功入选“二十佳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而“茶禅一味,茶乡文化体验”之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体验线路。同年,新昌以茶为媒,推进区域合作,依托上海茶乡联盟这个平台,做深茶与旅游的文章。新昌旅游部门还积极推出“沃洲湖有机茶园采茶(长诏村)—中国茶市—大佛寺茶礼佛(大佛寺景区内)一日游”等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实现“茶文化与茶旅游”的完美结合;2011年,新昌县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的中国茶市内的茶博馆和3万平方米的茶文化公园更是展现了茶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些实践既拓展了新昌的旅游资源,又延长了茶业的产业链、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

  除11日的主题报告和对话研讨外,12日上午,论坛还安排了新昌茶文化旅游体验考察。与会代表到大佛寺品鉴大佛龙井的现场茶艺、茶品,在大明有机茶场参观了采茶、大佛龙井加工等。大家表示,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结合,对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中涉及的相关议题是一次有益的体验与验证。

    附: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嘉宾发言摘要

  徐鸿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组织发起的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第一,茶文化旅游恰逢其时。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亩茶园,大多数茶园都在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地区,很多茶园也具备了旅游的接待条件。第二,茶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杭州各地正建设茶文化、茶旅游的展示点,如茶文化街、茶文化风情小镇等等,2012年后即可建成,其他不少地方也都在建设。茶文化旅游点会越来越多,这些点一旦串起来,旅游内容就会更加丰富。第三,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相得益彰。当今世界,中国是茶业大国,却不是茶业强国,将茶与旅游紧密结合会促进茶旅游业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会促进茶行业的增值,并最终形成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实现“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宏伟目标。论坛能为茶行业和旅游业提供一个交流互进的机会。

  查迎新: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中华合作时报社始终秉承服务农业产业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宗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舆论和智力支持。2002年3月,本社创办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在国内媒体中,率先举起了“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服务茶产业”的大旗。茶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搭建了这个茶行业与旅游业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正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两个行业的相互了解,交流发展经验、创造合作机会,同时研究探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把跨界合作做好。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因子融入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有益之举。作为报社,还将发挥专业媒体的特色,借论坛举办的机会,形成对茶文化旅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报告,使下一届的论坛更加丰富、更加扎实。

  潘岳梦:浙江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茶叶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支柱产业,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新昌政府都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注重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流通,并有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相继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 2010年,我们成功接轨上海世博会,推出“茶禅一味、茶乡文化体验之旅”等五条特色线路,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中国茶市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已成为茶乡旅游的精品点。虽然新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有所起步,但新昌也认识到,由于理念、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新昌茶旅结合、产业融合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集茶经贸、茶文化、茶科技、茶信息、茶旅游、茶休闲、茶博览等于一体的中国茶文化谷正在启动建设,相信建成后,新昌茶乡之旅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功能配套将更加完善。

  张义丰: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茶文化旅游在时下还有很多的漏洞,首先,茶文化旅游要做到不规划不旅游,当地政府缺乏对茶文化旅游的支持。第二,加强城乡文化竞争力,将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到日程中。第三,生态综合,茶叶文化旅游如果离开生态就不复存在。第四,缺乏点(企业)与点间的连接,点与面的展开,面与群的合作。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不能与生态失去联系;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强调天人合一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茶文化旅游体现了城乡地脉、人脉的动态发展的特点。我们将茶文化的发展路线归结为以下四点。第一,注重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当主持茶文化的战略研究和规划策略,确立茶文化旅游的方向与目标,制定茶文化旅游的政策与条令;第二,走环境节约路线;第三,开发以茶为主的组合型产品,打造精品产业;第四,从法律制度上建立茶文化旅游的法律制度。

  丁千城: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将茶旅游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品牌的本质就是消费者,茶旅游品牌就是要吸引旅游者。我觉得现在的茶旅游处在困境当中,开发商开辟一片茶园,让人们观赏、采摘,看一看茶艺表演,最多再带走几包茶,很难产生较大的利润。

  我认为,茶旅游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让消费者建立原产地价格的概念;第二,让茶旅游本身实现收益的理想,有利润价值。因为无论它披着多么华丽、玄妙的包装,本质都是生意,并且需要回馈,所以这就要我们思考如何让茶旅游产生较大的效益,绝不仅限于买纪念品这么简单。那么我的建议是打造茶园里的明星茶农,最好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茶农。这是一种后台展示,也是一种诚信服务的展示。这样消费者会很愿意和他们交流,毕竟是他们支撑了我们的产业,这和高级饭店会在每道菜的后面写出厨师的名字一样。我觉得这很必要。

  郑剑顺:天福茶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针对于我的思考,在此有三点看法。第一,茶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积淀丰富的茶文化,它需要我们发掘、研究和发扬。第二,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很多,例如购茶、茶乡生态、茶学教育、茶艺表演、茶博物馆等等。第三,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前景和对策。总体而言,前景是广阔、美好的。它的趋势是文化旅游,这正呼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至于对策,我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找准开发项目。要调查研究,深入调查当地茶业历史和现状,突出地方特色和条件,确定开发项目,建设成可供游览的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如《茶周刊》和此次论坛就是很好的宣传。第三,设计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合作,不同区域间开展合作,开发茶产品,可以是地方名茶,也可以是涉茶的吉祥物、纪念品。第四,重视旅游服务和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

  师进刚:峨眉山旅游集团副总裁

  峨眉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目前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殊荣的名山,峨眉山旅游集团1997年成立,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上市的旅游公司。峨眉山景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154平方公里,这个范围内有17000农民,有1/3的农民可以将景区旅游作为第三产业来经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些年,峨眉山一直以旅游促进茶业发展、以金融区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稳步前进。我们对景区的农民进行培训,把从前2万亩产量低的茶园改造为无性系良种茶园,走一条同行业有差异性的有机茶发展思路。无论是茶业的发展还是对旅游业的宣传,这些年政府在资金上都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陈兴华:福建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叶领导小组组长

  福建福鼎的白茶原产于太姥山,而福建省福鼎市境内的太姥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福鼎市以太姥山旅游为依托带动了白茶的知名度。如果要做好茶文化旅游,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一个目标,我们以建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一个品牌,有这样一句话,“茶有六大类,白茶很珍贵。”如果说旅游与茶园相结合,必然有文化上的联系。茶产业需要旅游的带动,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品牌;营造一个氛围,我们一直在营造一种“爱白茶、说白茶、游太姥、品白茶。”的氛围;建立一支队伍,想起旅游那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支导游队伍,旅游与茶产业相结合,那么这支导游队伍不仅要对当地地理知识掌握熟练,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茶文化知识。

  邱峰:原中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

  我从事旅游行业并且工作在景区已经33年了,我认为以旅促茶和以茶兴旅并不矛盾,相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说茶行业和旅游业在武夷山是紧密相连的。近几年,武夷山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买茶的人也多起来,《印象大红袍》已经形成了武夷山的一个茶文化的品牌,仅播放影片的营业收入就1亿元,从业人员400多人。平均每年到武夷山旅游有120多万人,光看这个数字就可以知道,茶文化旅游很有前景。所以,以旅促茶和以茶兴旅是不可分割的。武夷山在2005年仅茶园面积4万亩,截至2011年茶园面积以增至13.6万亩,从业人员6万多人。如今,旅游业不仅反过来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物流业、广告业、文化业、包装业的发展。

  张镇静:浙江双溪漂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在武夷山面前,我们双溪漂流可以说很小,如果从景点规模来说,我们的也算不上很大,因为我们是新的景点,但是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想把景点宣传起来,因为只有别人注意你,别人才会来。每年我们都会举办茶圣节,这个月的25日我们就要举办第11届茶圣节。茶文化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茶叶的销量。就是这种“探险”精神,我们走到了今天。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出了1亿元,策划“禅茶一条街”项目,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怎样将“禅茶一条街”经营好,我们将以“禅茶一条街”带动我们这里的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刘松江:浙江奉化市滕头村党委副书记

  我们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是一个集合旅游业和农业做得比较成功的村子,滕头村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乡村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同时也是“全球生态五百佳”名村。我们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做乡村旅游,所有土地都用在旅游上边,真的可以说是以旅促农,以农兴旅,将经济效益放到最大。农业作为一个大的概念,而茶作为农产品之一,也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目标。2010年以来,我们滕头村游客数量均超过100万人,2011年,仅门票收入为352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这个只有800多个人的小村来说是巨大的。从我们滕头村做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茶行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张士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越来越多的茶行业外的元素现在开始纷纷注入到茶行业中,茶行业内的人要把更多的产业资源投入到我们的产业实体建设中,现在我们国家强调文化兴国、文化强国,而我们茶叶这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农副行业。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茶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除此我还有几点建议,第一,关于茶叶的品牌。很多人在打造品牌,但终端消费品牌非常少,而我们据此讨论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综合的品牌,让茶叶、旅游共繁荣。第二,要会挖掘资源。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和旅游两种资源的整合,但不是直接堆积,而是深度结合。

  李胜治:天福集团副总裁

  天福现有1300家连锁店,去年在香港我们的店也上市了。目前我们除了连锁店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茶叶方面的服务类业务,它们都是和茶结合在一起的,服务质量很好,包括茶叶展示、销售、茶餐厅等等,而且还设立一个茶学机构,传授茶叶知识。当然,近些年我们在旅游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了天福茶博物院和位于高速公路上的四川夹江天福茶园等。在此和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建于高速公路上的茶叶博物馆,目前经营得很好,它充分发挥了一个茶叶博物馆应有的功能。总之,我认为把茶叶做大做强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为茶文化旅游引出一条好路子。

  王建荣: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事实上,中国茶叶博物馆将茶文化、旅游、教育、园林和博物馆融为一体。博物馆体现茶旅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展览,我们博物馆除了平常的展览外,还有巡回展览,同时还到欧美等数个国家进行巡回展览,收效甚好,还有与其他博物馆合办一些活动。第二种为体验,我们觉得可以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来一次全方位的体验。这块我们博物馆也有相应的尝试,让博物馆、农户、游客三点一线。第三种是培训,主要体现在茶艺的培训上,主要是科学饮茶和艺术饮茶。第四种为新媒体手段,利用微博、QQ,提供一个更宽广的茶叶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第五种为推荐产品,我们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也希望茶旅游把我们这所博物馆串起来,拓展我们的展现方式。

  詹罗九: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安徽翠兰所在的安庆市岳西县是安徽省的产茶大县,旅游业和茶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是处于一种互不相干的状态下进行的,结合也是在以后慢慢走到一起。再说到我们公司,是个只有2岁的年轻公司,成立后我们便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何整合岳西县的茶产业和旅游业,怎样带动茶农经济效益?岳西县在历史上是一块革命根据地,是红色圣地,茶叶资源很好,这是绿色元素,而土质大部分属于黄壤,这对于生产优质茶叶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岳西县的茶人和文人经过艰苦探索,最终敲定要依据岳西县的当地特色融入茶旅游,让茶业、旅游业双管齐下。

  杜使恩:浙江省长兴县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如何“以茶兴旅”,这个我认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文化与旅游间的关系归结为:其一,朝阳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而茶文化旅游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又算是一种文化旅游,尤其面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这种复合文化类的旅游一定会是朝阳般的产业。其二,为修身养性的产业。茶文化旅游和其他旅游是有差别的,也许很微妙,而它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的“清、静、和、美”。其三,文化传播的产业。现在很多县、镇极力地想把自己推荐出去,甚至找到中央电视台、拼命地要让自己名声大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