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农村去

时间:2013-09-01 11:47:3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蔡永飞
分享到:
  

   人们通过种种富有创造性的策划和设计,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些产品乃至产业,把智慧变成财富,这种“无中生有”的经济叫做“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城市有,农村地区也有,比如“少林寺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自此,位于河南登封嵩山脚下的小小少林寺闻名世界,在少林寺周边开始形成“少林寺经济”。《少林寺》带给少林寺的首先是旅游业的兴旺。据报道,自《少林寺》上映以后,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来到少林寺,最多是在1984年,达到260万人,20世纪90年代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2006年国庆黄金周,少林寺就接待了25万人,而在1974年至1978年少林寺游客总量才20万人。其次是武术学校遍地开花。登封少林寺地区现有76所武校,学生达5万人。假定每人一天平均消费10元,一天就是50万元,一年就是近两个亿的经济消费。开武校、开饭馆、开商店等等,使登封市的经济已经排到河南省的前列,少林寺周边的农民富了起来。

  据报道,因为“少林寺经济”的繁荣,河南省有关方面多次奖励了少林寺的“CEO”释永信。其实,“少林寺经济”的繁荣,首先应该归功于电影《少林寺》。《少林寺》实际上是一部高层次、高质量的广告片,假定少林寺人想要投资广告来宣传少林寺,那可以说不管花多少钱也比不上这一部电影。电影《少林寺》造就了少林寺的品牌特性和文化魅力,从而打开了当地的致富之门。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我国一个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但是,许多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更多着眼于城市,很少关注创意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事实早已证明,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农村去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古老国度,特别是西部、中部、东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像少林寺这样的文化资源不知有多少。如张艺谋在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广西阳朔县编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也是如此,它们都带来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为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遇。如果各地能够有意识地以《少林寺》的方式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一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