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海外回流文物”穿上马甲蒙人

时间:2013-10-14 08:54:42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分享到:
  

 图为北京市潘家园文玩市场。

  诚信观察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笃信的理财经。近几年,古玩收藏、鉴宝拍卖等文化艺术品市场人气爆棚。然而,由於国内市场文物制假猖獗,防不胜防,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海外回流文物。

  “在七八年前,‘海外回流文物’还不失为国内拍卖行招揽买家的一张号召力较强的招牌三四年前,业内已视之为一个噱头今天在圈内如果说某藏品是‘回流文物’,常常带有讽刺意味。”文物鉴定专家裴光辉先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即便如此,“海外回流文物”的造假热潮,依然没有降温的迹象。

  海关经常“虚惊一场”

  齐白石小品画(虾蟹)、黄胄小品画(驴)等一批字画,外包装标注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材档案”沈周山水书画,外包装上书“故宫藏书”甲辰仲秋王云,外包装上则注明“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

  “这难道是文物走私出口?”近日,当广州海关下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查验一批出口到日本的80多件包装典雅、古色古香的字画时,不禁心生疑窦。

  白云机场海关立刻将所有物品送至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进行鉴定。经鉴定,以上均为现代仿古工艺品,不属於文物。

  看到这样的鉴定结果,大家更加疑惑了:仿制品出口不受限制,为什么要在包装上加贴“民国政府”、“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及签章?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专业造假商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高仿制作后,通过邮寄或者旅客带货的形式,将高仿品运至海外,在海外古玩店进行销售,或者与海外文物拍卖商勾结,将高仿品及部分真品混合进行拍卖,有些仿品由此被“洗白”成文物。然后带回中国大陆,声称“海外回流文物”,进行欺诈销售。

  以白云机场海关发现的这批出口日本的仿古工艺品为例,经海关询问,发件人承认,这批书画购自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每册价格约为100元人民币。

  100元的廉价字画,为何还如此精心地装扮成“国宝”出口?难道仅仅支为了个人收藏爱好?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赝品生产区域性明显

  据介绍,“海外回流文物”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从国外或港澳台拍卖行竞拍获得,然后带回中国大陆的拍品其二是国内的拍卖公司到国外或港澳台征集,然后拿回大陆拍卖的拍品。这两种“回流文物”均存在赝品,比率不低,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比较而言,第二种情况下的赝品率要高於第一种情况。

  “这些赝品大多是中国内地制造的,少数是国外或台湾制造。”裴光辉说。赝品最多的是书画、瓷器、青銅器、玉器和硬木家具工艺品五大类。瓷器赝品主要出自景德镇书画赝品主要出自河南、江浙和山东青銅器赝品出自河南和陕西玉器赝品多出自辽宁、安徽和苏州硬木家具工艺品多出自广东中山和福建仙游。

  印刷品高仿能以假乱真

  去年,某专业艺术品网站发布了《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披露了书画赝品主要分布范围: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苏。重灾区为天津(鼓楼地区)、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

  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门类,亿元天价的拍品也都是由书画作品产生。印刷品复制成为书画作伪新风向。据报道,内地一位鉴赏专家称他在台湾一饭店卫生间发现一幅明代大家王宠的书法真迹,估计市值至少1万美元,感慨饭店竟把名家真迹放在男厕。并称“可用学术声誉担保,一定是真迹。”事隔两天,台湾故宫博物院出来澄清说,真迹原作现保存在台湾故宫库房内,并未流失民间,饭店挂的只是一件印刷品……可见,书画高仿真印刷品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目前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赝品“穿上马甲”回流

  海外游走的国内仿古工艺品如何回国变身为“真品”?裴光辉给记者描述出了一条路径:内地制造的现代赝品先经包括拍卖行在内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艺品”送出海外,一到海外古董商马上让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文物”或“自我征集”带回国内拍卖,那些入关的手续就成了“回流文物”的凭证或委托海外拍卖公司拍卖自我拍回,再拿到国内拍卖,这就成了“回流文物”。业内称此类“回流文物”为“假海龟”。

  另有“真海龟赝品”,就是回流物是民国以前乃至清代的赝品,早年就在海外,但当成更早的真品带回。

  裴光辉介绍,近年国内文物高仿品在国外拍卖行被当成真品拍卖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国外拍卖行的鉴定人员普遍缺乏对日新月异的内地高仿品作伪手法的情报跟踪,对中国文物的鉴定思维和鉴定方法陈旧落后。这是导致国外拍卖行“失手”拍出赝品的主要原因。

  利益输送一言难尽

  国内拍卖公司到海外征集拍品,国内收藏投资机构从海外拍卖行拍获带回,以及海外人士捐赠给国内博物馆。看似简单的三种海外文物赝品回流渠道之背后常有“曲线救国”的利益输送。

  近十年来,回流的天价国宝出现的赝品率相当高。2005年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010年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的所谓黄庭坚书法《砥柱銘》和以5160万英镑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等等,都是漏洞百出的回流天价拍品。其中《砥柱銘》在拍卖之前更是被某银行设计为一款信托资金高达4.5亿元的金融产品,给投资者造成经济风险不言而喻。

  “近年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机构热衷於搞艺术品投资,成立艺术品投资基金,天价购买‘回流国宝’,其背后存在的利益输送一言难尽。”裴光辉直言评判。

  为了避免高仿品出口后变身为“海外回流文物”,业内人士建议,海关等监管部门应对那些申报出口的高仿品建立信息档案,并将这些档案进行全国海关联网信息共享。一旦有“海外回流文物”进口,海关可以根据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比对,仿品必现原形。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