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重庆永川: “一镇一品”让民俗回归

时间:2013-10-17 12:10: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分享到:
  

    本报实习记者  侯文斌 通讯员  孔秀英

    赏花节、石龙文化艺术节、坝坝舞大赛……精彩纷呈的“一镇一品”群众文化活动让重庆市永川区群众的心开始沸腾,广场社区、村落院坝、田间地头,乐器声和山歌声在当地开始多了起来。

    今年9月以来,重庆市永川区的文化工作者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以“一镇一品”为载体繁荣群众文化,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民生工程。

    以群众需求为着力点

    永川区的文化工作者在今年初调研中发现,群众对文化建设有看法:“这些大型活动让我们享受了一次丰富的文化大餐,但我们更希望有天天都吃的文化盛宴。”

    于是,他们开始思索这道“考题”。这道题最终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永川龙”民俗文化节上找到了答案。舞龙、舞狮、钱枪、烟火架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10多万市民前往观看。

    “在活动后,我们总结,为什么老百姓热情度这么高,就在于这些是永川本地的民俗活动,进而参与性强、地方味浓、贴近百姓生活。我们的文化工作只有真正走近群众,才能最终得到群众认可。” 永川区委宣传部部长赵德明说。

    为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永川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联合组成群众文化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最终确定了以“一镇一品”为载体繁荣群众文化的思路。全区23个镇街,每个镇街挖掘一个符合本镇实际、有优势的民俗文化特色项目进行推广,每年举办一个有广大群众参与的特色文化节。

    民俗文化焕发生机

    临江镇文化中心主任聂盛碧没想到,“一镇一品”的打造,竟然挖出了临江镇唢呐之乡的传统民俗文化瑰宝。

    当调研组到临江镇时,聂盛碧发了愁。平时镇里基本只搞现代歌舞演出,民俗文化似乎没看到什么影儿。然而一走访却有了大发现,临江镇民间吹唢呐非常盛行,每个村都有自发组织的唢呐队,有四五十人,老百姓有红白喜事时,都喜欢请他们去热闹热闹。

    “唢呐成本不高且易学。唢呐曲子大多欢快热烈,激发人积极向上,老百姓喜欢,推广有基础,发展有潜力。”聂盛碧说,鉴于各队水平参差不齐,该镇已准备成立唢呐协会,把分散的组织集中起来,每月集中活动一次,每年举行一次唢呐大赛。

    双石中学的体育老师杨光华也没料到,自己会成为双石小金龙民俗文化的主要传承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杨光华利用体育课开展了一个新的项目——舞小金龙培训,并对传统的一些动作进行改进,使之表演性和操作性更强。如今,杨光华已在学校培训出12支舞龙队,并多次参加市区级演出。

    截至目前,朱沱镇的“民歌镇”已挖掘出《打渔歌》、《二郎山上看日出》、《龙舟会》等50余首民歌;来苏镇的钱枪队,已发展至200多人的队伍;中山路街道的女子威风锣鼓,越来越有气势……“一镇一品”项目不仅挖掘出永川的文化底蕴,也让永川的民俗文化焕发了生机。

    把舞台留给群众

    永川区“一镇一品”要求每个镇街每年都有广大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把舞台设在社区、村落、农家院坝,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

    永川区副区长余国东认为,如果把文化活动分散到各个镇街基层,参与面会更广,灵活性更大,更易于组织,基层特色文化活动就是要给群众文化自我表现一个舞台。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全区的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有300多个,假如每支团队每月演出一场,每场受众300人,那这300多个团队演出的受众人群数量是惊人的。如果我们的特色文化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集中展示交流的平台,在方向上引导、在水平上指导,他们就能在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永川区文广新局局长代永强说。

    特色文化活动内容除了文艺表演,各镇还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了自己的主题,如中山路街道因城区居民较多,故设“邻里节”;南大街街道依托黄瓜山景区,继续开展“赏花节”;三教镇有影响较大的石龙摩崖书法石刻群,故设“石龙文化艺术节”,举行绘画书法展。

    “以后我们的基层特色文化活动,舞台都是群众的,政府承担的是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赵德明说。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