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张北民营企业挑起文化产业大梁

时间:2013-10-21 06:41:29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分享到:
  
 (通讯员张学冰 王英军 郭伟)张北县把引进民营资本作为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变政府经营文化为政府服务文化,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吸收了民营资本投入,极大地推动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张北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阳光传媒集团、北京万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华田投资集团、北京热麦国际传媒公司等团体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进50多家企业在文化领域投资开发,撬动民间资本80亿元。张北现有文化企业248家,从业人数近两万人。在民营资本的推动下,2012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7.6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PD比重达11.1%。

  “投资大,见效慢”,很久以来,文化产业项目的这个特点一直让民营资本在它的门外徘徊。而这也严重制约着张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势在必行,民营资本是关键!张北县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推动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心剂。

  张北坚持多元投资机制是动力,多元投资机制出活力。主动与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和大型投资企业合作,借助其超前的理念、独特的人脉和雄厚的实力,变政府经营文化产业为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服务文化产业。截至目前,政府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上的投入和举动吸引了50多家民营企业前来张北投资文化产业。投资4.1亿元,建成了第一个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张北县成龙文化园项目,其中,成龙体育馆的建设,结束了张北“无大型室内健身场所"的局面。提起兴办文化企业的效果,张北成龙文化大厦负责人石艳平感触颇深:“成龙文化大厦建成运营8个月以来,累计接待56800人次,其中成龙文化健身中心接待28800人次,成龙剧场承办各种演出、会议40余场次,观众达28000人次。”

  民营资本的介入也激发了文化产业的“蝴蝶效应”,张北文化产业发展因此别开生面。张北在引进天保旅游度假区、百里坝头沿线旅游开发等重特大项目的基础上,谋划建设了明清一条街、欧洲风情一条街等文化经济实体。实施了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鸡冠山旅游景区、“塞上长城驿站”建设项目、野狐岭军事旅游区扩建、喜顺沟乡村旅游等9大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节庆会展、军事体验、风电观光、特色农业等为支撑的“中都草原文化产业集聚区”。特别在第五届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上,张北与著名媒体人杨澜创办的阳光媒体集团合作,实施完全市场化运作,三天观众突破32万人,其中60%以上来自北京、天津等外省市,创造了中国音乐节场地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环保、观众人数最多、摇滚品质最纯正、国际化程度最高,成为国内音乐节市场化运作的典范。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