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文化产业

“张家界大鲵”正在形成原生态文化产业

时间:2013-11-01 10:33: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分享到:
  

  张家界中国大鲵“笨笨”约130岁,体长近2米,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娃娃鱼。

   “我们希望把张家界大鲵打造成与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一样响亮的名片!”10月25日,在长沙举行的张家界大鲵保护与产业发展记者见面会上,湖南张家界市副市长向佐谊充满热情地说。“张家界大鲵”这个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曾经的神秘走上了神奇的产业之路。

  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地球上生活了3.5亿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大鲵浑身是宝,体内含有70多种天然活性物,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而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送子鱼”“长寿鱼”。张家界境内山清水秀,雨水充沛,为栖息和繁衍条件要求苛刻的大鲵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中国大鲵的集中分布区和最主要原产地,因此张家界在大鲵文化的保护、科研和产业发展上创造了许多纪录。

  向佐谊告诉笔者,张家界对大鲵的保护开始于1972年,当时在张家界桑植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鲵科研所;1978年大鲵人工繁殖首次成功,填补了世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空白;1996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2010年建立世界首家大鲵生物科技馆……如今,“张家界大鲵”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家界更是获得“中国大鲵之乡”的美丽称号。

  大鲵是张家界古老地质、优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力佐证。同时,依托大鲵特色的文化科普、生态旅游线路受到了游客的亲睐。近年来,张家界对大鲵的保护力度加大,并尝试开发利用珍稀大鲵资源。在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支持下,张家界建立了总面积达14285公顷的大鲵保护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建立了11个观测保护站,开展科学研究,挖掘利用张家界大鲵这一“活化石”的保健、医学、科研和观赏价值。今年9月,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依据“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思路,决定集中力量保护大鲵野生资源、培育现代大鲵产业,计划到2017年建成大鲵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全国大鲵资源保护示范基地等。在加强大鲵种质资源保护、推进标准化养殖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鲵原生态文化旅游,形成一条集文化产品创意、休闲养生、高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现在,“张家界大鲵”已在更多的平台登场,长沙月湖公园设立的集宣传、展示和推介于一体的张家界大鲵观赏美食体验馆里,许多游客驻足观看大鲵憨态可掬的模样,挑选精致的大鲵养生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张家界大鲵产业已基本形成产销一体化,与旅游、文化等关联产业融合的大发展格局。(邓雅琴)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