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焦点新闻

墨造就了中国书画 山水无语墨传情

时间:2013-03-16 08:52:0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分享到:
  




乾隆汪近圣龙光万载墨

清康熙龙纹贡墨

唐云 幽兰日日吹古香

许钦松山水画

  “墨分五色”,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古代的文人骚客之所以醉心研墨而不用墨汁,大体是将其看作修身养性之举——倒几滴水、握一锭墨,凝神静气地在砚池中慢慢研开,真可谓“濡染大笔何淋漓”。

  文、图 记者郭晓昊、林琳

  文房四宝,墨居次席,现在偶尔回想起小时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没有空调的三伏天里挥汗如雨地研磨写大字的情景,简直恍如隔世。在日常生活中,墨的作用似乎日渐式微。自从有了电脑、打印机,我们连钢笔和圆珠笔都用得越来越少,更遑论挥毫泼墨。

  藏家故事:英国捡漏乾隆御墨

  “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这是古墨圈子里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书法家、古墨鉴藏家近蓭先生对明代古墨情有独钟。“南唐时期,因战乱,奚超与儿子廷珪到徽州,在黄山脚下制墨,这是徽墨,也是中国墨的祖师爷,并因制墨绝佳获得皇帝赐国姓。宋以后制墨名家均在古徽州,即今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及江西婺源一带。”

  古墨,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古人在用的同时,也把墨作为珍玩品,成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雅物。

  “用老墨的书法家、画家越来越多,他们懂古墨,知道什么是好墨色,对墨有更高的追求。”他说,自己藏墨也始于写字,从用墨汁到磨墨写字,随着对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开始四处“淘”老墨并成为行家,“通常好的留起来玩,断的残的用来写字。”

  墨造就了中国书画。无论是苏东坡还是齐白石,都将磨墨赋诗作画当成自得其乐的美事。古代的文人骚客之所以醉心研墨而不用墨汁,大体是将其看作修身养性之举——倒几滴水、握一锭墨,凝神静气地在砚池中慢慢研开,所谓“打腹稿”应该就是这样吧。

  近蓭先生还与笔者分享了一件趣事:“2009年7月,接友高兄电,告知友人郭先生自英国归,带回乾隆御墨四笏。与高先生面谈后,得知其是从一个英国古董店里淘来的,店主并不识货,还曾用舌头去舔,结果黑了一片。高先生认准了这是清宫旧藏,但细细思量后借口东西上有裂痕,是残次品,于是杀价到100英镑成交。后来我在拍卖会上将其收入囊中,每月取出把玩一次,爱不释手。”

  墨汁既方便又实惠,但为何无法代替古墨的江湖地位?除了文人雅玩的因素外,墨汁在实用性上也大打折扣。

  “墨汁中化学成分如防腐剂等较多,不利于长久保存。而且目前多数书画用纸质量欠佳,难以达到古人所说的宣纸‘纸寿千年’的要求,加上用化学成分较多的墨汁,作品能保存多少年,我也不敢说。”近菴先生说,墨汁中胶很重,如果不掺水,书写时手感不好,拖不动笔。如果掺水,颜色发灰,影响表现效果。而老墨,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在慢慢退化,保存环境较好的墨,退胶100~400年,都很好用。超过四五百年的明墨,一般也不舍得用了,如果用,也应该没问题。但装裱时,就要特别注意,胶少的情况下,墨附着在纸上的力量就小了,容易糊。尽管御墨和贡墨品质很好,市场价值最高,但他还是喜欢能体现文人性格、爱好和品位的定版墨。“比如书画家定版墨讲究版式的精美,多朴素无华,达官显贵的墨品显得富贵吉祥,归隐山林的隐士的墨品显现清雅之风,而大文豪名家的墨品凸显个性。”

  笔墨意境:水墨传达哲学之道

  常言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通过净水的调和,再加上白纸自有的颜色,统称为“五色六彩”,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有人更将水墨看作是是中国哲学的物化,通过黑白的纯素之道,表达幽玄深邃的认知和感悟。

  中国画讲意境、气势、神韵,而这意境、气势、神韵,都是依靠笔墨来勾画体现的。写意画亦称水墨画,水墨画要出神韵见意境,关键在于用水是否得其妙法。著名画家何水法也曾提到,初学者往往很难用好水。要使水在纸上充分体现效果,毛笔含水的多少与用笔速度的快慢有着最密切的关系。画笔含水很多,但用笔神速水是不会渗开来。反之,笔上沾水不多,但速度很慢,同样也易渗开,笔不达意,成为墨猪。

  写字画画该用什么墨

  写字和画画用墨,按惯例是松烟墨宜书,油烟墨宜书宜画。油烟是高档品,松烟是中低档品。不过老松烟因为不易保存,现在反而成为稀罕物。画画用油烟色泽很亮,用松烟也有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现在写字画画往往松烟油烟一起用,分得不是很清。

  入门建议不要使用墨汁,还是应磨墨。练习可使用绩溪的良才墨业、上海墨厂、屯溪胡开文墨厂等生产的普通墨,如果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用它们生产的高档墨。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