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焦点新闻

特色文化产业扮靓河西走廊

时间:2013-08-05 06:49:38  来源:文通网  作者:
分享到:
  

丝绸之路因贸易而兴,因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聚集而驰名中外。乌鞘岭的长城、祁连山的美玉、莫高窟的飞天……文化元素的富集,为甘肃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内涵和基础。

甘肃地处西部,曾经在文化发展上面临诸多瓶颈。据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介绍,2011年之前甘肃甚至没有专门针对文化产业进行的投资,但是,2012年甘肃文化产业投资合同金额突飞猛进,达到600亿元。2013年更是令人惊喜:仅仅是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资合同金额就已经达到了1290亿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系统提出,尤其是针对文化产业出台的多项优惠政策,搭建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文化产业一地一特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让夜光杯一举成名。这种酒杯由祁连山特产的祁连玉制成,通体墨绿,略微透明,纹路优美。2010年,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发现多处大型祁连玉石矿化体,初步探明资源储量在1亿吨左右。如何利用好祁连玉,在发展玉石产业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在张掖广阔的滨河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即将建成。“产业园除了商业街,还设有博物馆、文学主题馆、玉石制造工厂等,并为本地的艺术家提供工作室,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负责人佘永生说。

在酒泉,汉唐新区的规划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好的环境。据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介绍,酒泉汉唐新区在功能定位上突出文化演艺、旅游休闲等,强调酒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今在汉唐新区已有多座汉代风格建筑拔地而起。

以酒闻名的酒泉在酒文化的挖掘上有了新做法:让酒厂摆脱传统围绕生产车间、酒窖打转的状态,建设酒文化产业园。在这个占地面积300亩的酒文化产业园内,巨龙集团汉武酒业公司建设了酒文化博物馆、休闲观光设施、公园等,甚至1:1复制了西汉酒泉胜迹景区。在酒文化博物馆里,不仅可以了解酿酒历史和饮酒器具的演进过程,而且可以观看该酒厂的酿造程序。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激励下,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的产业园建设在河西走廊各地市全面开花,并且各具特色。嘉峪关市打造的《天下雄关》大型音舞诗画情景剧7月30日开演;在旅游业发达的武威、敦煌,旅游纪念品、文物衍生品的生产与售卖也较为发达。

将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

走进张掖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让人难以想象这片2360.7亩的园区,在两年前还是一片盐碱地。乘坐着园区专门为游人准备的小火车,可以看到路边小树的树干都吊着“点滴瓶”。由于土壤盐碱化太过严重,为了保证植物成活,园区不得不给树木注射营养剂。

“这片盐碱地面积大,离市区远,当不了耕地,闲置又太可惜。”佘永生说,建设产业园让这片荒地有了用武之地。无独有偶,武威在沙地治理方面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在绿化成本较高、效果不明显的地域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能为当地经济贡献更多产值。

“我们建设园区的绿化成本非常高。”酒泉酒文化产业园一位负责人介绍,占地300亩的产业园中有100亩用作绿化,用在环境方面的投资近亿元。这个风景优美的产业园正在申请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每天都能迎来几拨游客免费参观。

河西走廊生态脆弱,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难免遇到是否会破坏当地环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顺自然而为之的理念颇为浓厚。成熟良好的前期规划为河西走廊的文化产业建设开了个好头。

“大手笔”的背后更要注意细节

“有人说我们对于莫高窟是过度保护,不想进行开发,其实没有,如果有优秀的、成熟的文化产业项目,我们一定会慎重考虑。”当记者问到是否赞成利用莫高窟文物打造艺术衍生品、发展文化产业时,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如是说。

在文化产业日益红火的当下,捧着莫高窟这个“金饭碗”的敦煌研究院却颇为慎重。樊锦诗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十分脆弱,保护形势相当严峻,盲目而不加选择地利用其发展衍生品,可能会危及文物的保护。所以,“优秀”和“成熟”是敦煌研究院选择相关文化产业项目的关键词。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开始着手3D打印莫高窟文物,作为研究院版权所有的衍生品出售。

眼下,莫高窟文物艺术衍生品市场异常火爆,不仅在莫高窟景区有相关产品销售,在敦煌市区的夜市里,刻着飞天的木版画、印着莫高窟壁画的丝巾和杯垫、相关图书和明信片等文物衍生品也很受欢迎。据记者了解,这些衍生品大多没有得到敦煌研究院的授权,质量也参差不齐。敦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回应说他们对此束手无策。

甘肃省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敦煌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展的重点地区,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资合同金额达到百亿元以上规模的就有4个。在“大手笔”的文化产业项目上马后,如何做好其中的版权保护和开发平衡等细节,是考验甘肃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