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焦点新闻

文化消费取决于文化产品质量

时间:2013-10-16 12:36: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少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金宗云)伴随着“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与北京市文资办共同推出的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系列访谈将全方位、有深度的解析本次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之前的物质消费慢慢转变成了精神文化消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人们的消费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本期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先生做客演播室,他在访谈中表示文化消费虽然不是完全刚性的消费需求,但是它完全取决于作品的好坏。只要有好的东西,加上好的营销,就一定能够推动文化消费。>>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嘉宾主持人武岳峰资本投资合伙人曾昭晖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特别节目“文化消费是什么”。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新一代消费习惯形成后会变成主流形态

  访谈一开始,陈少峰向网友阐述了消费文化的特点,陈少峰表示平时每个人都在消费各种不同的东西,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向。比如有的人可能去练瑜珈,有的人喜欢去旅游,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或者电视,特别是很火爆的那种选秀,可能很多人从头看到尾。对于学者来说,有一个很基础的东西,就是图书、杂志、报纸的消费比较多。

  对于文化消费的概念,陈少峰认为文化消费从内容来讲,是跟文化有关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比如说年轻人现在玩游戏、看电影、电视、音乐,包括文化旅游、会展、主题公园等,这都属于文化消费的范围。大家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消费跟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传统的文化形态关系最密切。

  谈到不同的消费文化,陈少峰表示不同的人会形成一种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不同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比如他们这一代喜欢看纸质的媒体,但是年轻人就喜欢通过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上网看数字媒体,在阅读这种消费习惯上,消费文化的形态就会有很大的区别。陈少峰强调“新一代的消费习惯或者消费文化,它形成了一种势力以后,它就变成一种主流的形态,这是我们现在一直很关注的一种变化。”

  收入权与收入支配权的分离

  访谈中,陈少峰提到不仅文化消费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文化同样也会受文化消费的影响。他认为现在网上有海量的内容,内容的多少和内容的变化都会跟人们的消费习惯之间会产生一种对应的关系。

  同时,在消费文化领域,陈少峰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在中国,没有收入的人群消费力最旺盛,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方面”。陈少峰认为现在3岁到35岁这个群体是主流的消费群。他们背后大约有六个以上的赞助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赞助商很多,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叫做收入权和收入支配权的分离。简单而言就是,有钱的人有收入权不一定自己消费,消费的人拥有消费的支配权。

  陈少峰表示以前大家都认为中年人收入更高,消费会越多。但是文化产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收入更高不一定消费更多。因此,消费文化形态在中国跟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外的情况是年纪越大的人收入越高消费越多,我国情况就很不一样。

  精英文化受冷落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一些学者对休闲文化的内容提出了担忧。他们认为现在有些普通老百姓喜欢看赵本山二人转、刘老根大舞台、郭德刚相声,还有央视的国庆七天乐等。整体来看草根文化,甚至说通俗文化占主导,这种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似乎慢慢受到冷落。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陈少峰表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大众娱乐消费,大众娱乐就是大家想放松想乐一乐,这个是最基本的,以娱乐为主。比如说看书,可能会选一个故事情节比较好的,电影也一样。如果看电视节目,大家更偏向于看一些选秀的,有悬念的,舞台气氛营造得很好的,大家能够投票,发表议论,这种东西叫做大众文化,或者叫通俗文化、娱乐文化。这些文化比较普及,大家能够参与。而少数人参与的是指精英文化,比如说京剧,你要懂得欣赏你才会去看,不懂就不去了。

  因此,现在精英文化往往需要受到政府的扶持。因为老百姓的消费对这种产品的依赖性很弱,不看也可以。或者反过来说,专业人士喜欢看精英文化,如懂得演出,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鉴赏力的人,他要看一些具有高水平的作品。像学者,可能不会选《论语心得》,而会看专业人士研究《论语》的这类书,这种书可能就只卖几十本、几百本,而《论语心得》可能卖几千万,所以学者一般来说关注的是精英文化。

  引领文化消费的前提是有优质的文化产品

  谈到如何引领百姓文化消费,陈少峰表示需要利用政府与企业这两大力。对于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提供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就没有消费。文化消费虽然不是完全刚性的消费需求,但是它完全取决于作品的好坏。所以,陈少峰认为企业应该从做好产品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市场竞争去吸引消费者。只要有好的东西加上好的营销,就一定能够推动文化消费。

  在政府引领百姓文化消费方面,陈少峰认为,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来让老百姓受益。他认为现在很多文化事业机构,应该更多地去做文化消费的一种吸引和努力。比如博物馆跟美术馆应该开讲座,讲怎么做美术鉴赏、讲博物馆的知识,对学生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那么,这些人成长起来以后,会经常去买美术品,形成了一种对它的爱好和消费习惯。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来应该更多地去为学生服务,为培养下一代的消费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当前北京市政府促进文化消费特意制作发放文化惠民卡这种举措,陈少峰表示政府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动员事业单位、企业、老百姓共同参与,有效地配置了资源,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不过,陈少峰也提到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有些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免费文化,对于这种消费习惯的引导,政府可以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从低价开始,然后通过后期的教育,去改造培养一些新的消费习惯。这样就可以通过教育加消费的方式去引导大家的消费习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