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焦点新闻

“至正”珍品 书画瑰宝

时间:2013-10-20 09:55: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分享到:
  


 

长松高岭,溪边草亭,闲来垂钓,一派怡然,乃元王蒙《双松渔隐图轴》;桐阴亭下,文人品古唱和,仕女琴乐轻歌,淋漓尽致,为明仇英《桐阴品古图轴》;明文征明《溪山亭台图》溪亭山色、层峦叠嶂;清朱耷《荷塘凫图轴》着墨简淡,布局疏朗,点染数笔,荷塘汀凫尽显……在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品古赏画,乃一快事。

馆藏珍品诠释“至正”

早在2009年,馆长吴福庆就在福建泉州开设了至正艺术博物馆。2011年和2012年,至正艺术博物馆又相继在深圳南山区、福田区开馆。8月28日,位于深圳新地标京基100的至正艺术博物馆又即将揭开面纱,并将举行古书画鉴定学术研讨会。

在至正艺术博物馆,既有出自宋元明清大家的古书画,如“元四家”“明四家”“金陵八大家”“扬州八怪”等,也有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还有不少珍贵的瓷器、翡翠、犀牛角等。吴福庆告诉记者,“至正”是元代的一个年号。之所以用“至正”命名博物馆,是因为在吴福庆的收藏中,元代的收藏品至为珍稀,并寓意藏品精、正。

在收藏名家名作时,吴福庆特别留意收藏印章。馆藏品王蒙的《双松渔隐图轴》作于1362年,以小披麻皴和解索皴写山,施以浓密的苔点;以工劲用笔写松针,繁茂细密,整体画面厚重而富于层次,用笔苍润,意境萧散。这幅画是王蒙精品,经明项元汴及清梁清标、王己千等鉴藏,流传有序。

另一幅镇馆藏品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同名作品,对于后人了解明代中叶苏州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城乡风貌、寺院建筑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吴福庆说,相比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仇英这幅作品的熟知度似乎没有那么高,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的精品,两件作品皆为中国绘画中的“国宝”。

家学渊源深厚

收藏经验有30余年的吴福庆在收藏界有“吴半张”之称,这因他常常在一幅画轴刚打开一半时就能确定其真伪而得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收藏爱好者的人数已经达到1亿,然而他们手中珍藏着的却有为数不少的赝品。吴福庆说,辨别字画真伪有六要点。其一,看材质。中国书画作品主要的材质是纸、绢、绫,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材质来分辨创作时期。其二,看原料。古代书画主要的原料为墨和矿物质原料,高档的墨中掺有十几种贵重的药材,包括珍珠、麝香、冰片等,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上等的徽墨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这与现代的墨原料不同。其三,看画风。主要体现在作画者提笔落笔的笔触风格。其四,看落款和题跋。不同作者题跋有不同的风格。其五,看印章和印油。古字画的印章都是手工刻印的,而近现代的伪字画的印章主要是机器刻印甚至是电脑印章。其六,看沧桑和年轮以及一些相关的辅助依据。古字画的画面会有点沧桑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磨损甚至是破损。因为沧桑年轮,所以每破一次就裱一次。

吴福庆深厚的鉴定知识源于深厚的家学。吴福庆说,外祖父留给他一大厚本自制的收集有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绢纸绫的画材标本,这对于鉴定古书画材质尤为重要。吴福庆生长在安徽屯溪,外祖父余荣发是地地道道的徽商,民国时期在上海、无锡、扬州、苏州等地开了7家典当行。“开典当行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慧眼”,吴福庆说,外祖父对古书画研究很有造诣,眼力一流,与黄宾虹、张善孖、吴昌硕等大画家是莫逆之交。外祖父为家族积攒了大量艺术品,然而其中80%都在“文革”期间毁了,如今只留下百余件。从小耳濡目染,吴福庆对艺术品收藏钟爱有加,除了在国内寻找藏品外,他还经常去英国、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寻宝。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