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艺术人生

创作守望黄土家园 研究关注现代艺术——西安美院副院长贺荣敏访谈

时间:2013-06-17 19:06:41  来源:成功书画家网  作者:冯宜玉
分享到:
  
   

 

贺荣敏近照

 

    这是一位将绘画创作植根于黄土地上的“家园守望”画者,这是一位将艺术眼光放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大命题上的艺术家,这是一位将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作为终生职业的老师。这一位画者、艺术家、老师就是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副院长贺荣敏先生。在记者近日的采访中,他就近年来的绘画艺术创作情况,教学授课管理心得,以及对当代中国艺术的观点看法等与记者一一交流,以解观众心中疑惑。

    记者:贺院长,您将绘画创作扎根于黄土之上枝繁叶茂,将生命与灵魂附着于黄土之上生机蓬勃。在您的“家园守望”系列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都是对黄土故园的依恋。这块黄土地在艺术创作上带给您最多的启示是什么?

    贺荣敏:我出生于渭北高原的农村,那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已成为我一生永远割舍不了的感情牵挂,成为我艺术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所以近年来把“家园守望”作为我艺术创作的重点,殷切的意定为长期创作的项目。创作的对象依然为父老乡亲,创作的内容为现代农村,所反映的关注点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小孩,所以冠以“家园守望”的名字。我之所以关注这个题材,倾注如此多的心血和时间,是因为出身这片土地上画家的责任,同时也是黄土地画家的信仰。

    我每年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到那里采风,寻找黄土地之上的生命元气,寻找我艺术创作的元气,寻找黄土地给我的启示。中国人最讲究元气,元气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本源,人不能没有元气,同样也不能没有元气,那么画的元气从哪里来呢,我认为来于生活,常言道“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这方面我个人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每每走近时,对艺术的感知被激活,山川、河流、房舍、人物如移动的画面一样,真切的呈现在我面前。走进其中,创作的冲动,创作的灵感就如高原的黄土一样扑面而来。更为难得的是一种亲情的回归,乡亲的蓬发。所以我认为艺术创作最为可贵的就在于感情的表达,情感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其浓烈与否往往可以决定灵感是否能够到来。所有这些都是直面黄土带给我的启示,也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贺荣敏代表作品《家园回望》


    记者:贺院长,在画界有前辈大师说您是“把画画当做生命”的艺术家,把绘画放在与生命同等重要的高度,可谓“画痴”也。您能就此谈谈您绘画创作要体现的生命意义吗?

    贺荣敏:在我历次的采风中,收集到了许多艺术素材和图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得了一些奖项,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在个人的艺术上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我认为真正的收获,在于体会到了生活的本真,以及追求真善美最为质朴的方式。以淳朴之心面对生活,以真诚之心面对艺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这些也是绘画创作要体现的生命意义。

    记者:您不仅经常到各地采风,也曾出国考察。当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相对成型和完善时,对于中国艺术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您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并请您谈一下21世纪中国画的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贺荣敏: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以2011年我随学校的考察团到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考察为例谈谈。“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性的艺术大展,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已经发展成为集合全部艺术门类的大展,下设电影、音乐、舞蹈、绘画等五个门类。去年随学校的艺术考察团观看了这个展览。通过这个展览我看到了当代世界艺术的现状,看到了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趋势,看到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看到了当今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不足与差距,中国人参加这个大展的时间不长。
    在30年前的中国,艺术发展观念相对滞后,导致送的作品与现代艺术主题相距甚远。比如,1980年,我国以民间剪纸的形式参加, 1982年以刺绣形式参加展览,这些艺术品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宗旨和世界艺术的潮流格格不入,无法分组。从此中国与这个世界大展很长一段时间无缘。
    直到2003年中国政府以国家的身份参加展览,但由于“非典”未能成行。2005年,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才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组织,由艺术家蔡国强策划,中国艺术馆才在水城威尼斯落成,整整推迟了一个世纪。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展览上,我们不仅与奖项无缘,由于展馆位置的偏僻等原因,此次参展未能有大的收获,让参展的众多艺术家非常惋惜。

    就这一次威尼斯之行收获来谈,正面而言感受到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脉搏,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艺术对我们这些来自远方艺术家带来的挑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给我们一连串的困惑,困惑之一,就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如何发展;困惑之二,中国元素将如何成为发展中国现代艺术的核心;困惑之三,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如何借鉴世界先进现代艺术及其观念;困惑之四,中国如何理性的、客观的、务实的发展自己的现代艺术,以真正意义的中国“味道”融入世界现代艺术。以上这些问题,虽然为之困惑,又是挑战,暂时还没有得到答案。但是这些思考是有益,有益于我们正确的面对目前中国艺术面临的现实,同时也清晰的看到了中国在现代艺术发展与世界的差距,介于这个原因,呼吁中国的艺术家们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共同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

    记者:你在西安美院多年执教,现在又是西安美院的副院长。不仅要担任学院的管理工作,还坚持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代课。您能介绍您在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吗?

   贺荣敏: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分为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教学是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教学工作,因为多年来研究生教学都是导师负责制,相对来说比本科生教学要灵活一些,时间、地点都有导师制定。当然不论是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生的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学是一位教师的责任,其中充满了许多的快乐,是一种教学相彰的快乐、是一种春华秋实的快乐;我认为除了这些快乐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教书育人的责任,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责任。如果说,大家认为我在教学上坚持、认真,是因为这种责任使我不敢懈怠,不敢不认真!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情况。(文/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冯宜玉)

    贺荣敏 (1958.3—) 笔名一敏,1958年3月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198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又在刘文西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中国人物画研究生。1988年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