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新闻 > 国内外新闻 > 艺术人生

信仰,中国当下一条漫长的路——读《凶井脱险记》有感

时间:2014-11-10 08:33:44  来源:传媒联合网  作者:
分享到:
  

 
编辑同志:您好!这是青年作家萧寒志友写的一篇“喻世”新作,我看写的很好,很有意义。谨请编发。谢谢!


近日看到网络上一篇张和平先生写的关于传奇式人物史文宽先生的文章,说是史先生今年10月份的时候,到郑州某地为要建设的“博爱煜和平博物馆”选馆址,不幸掉入废弃的水井,后又死里逃生的故事。从该篇文章中,不仅看到作者对史文宽先生的敬仰之情,更给人一种“凶井猛于虎,何不共除之?”的感叹!

说实话,我与史先生相熟,并对这位著名社会文化活动家传播博爱、和平的精神信仰是极为赞许的。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者,为了博爱煜和平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不辞劳苦,奔走数年,无论影响是大是小,我都是敬佩的,毕竟,在这戾气遍地的社会里,像他这样的“奇葩”几乎灭绝了。

作为一名逸兴书画家,史老师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名望,写写画画,安享晚年,但他为了“博爱煜和平博物馆”的建设却终日不得闲,这正是很多人说他“奇葩”的原因。说实话,原先我也是不理解的,甚至觉得这位老人很偏执,可后来才理解他,理解了这位老人他有着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


当下的中国,先不说国人信仰缺失有多严重,恐怕拥有“博爱煜和平”这种信仰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作为传播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就是史先生高瞻远瞩,继往开来,顺应世界和平发展大潮流的可贵之处。

得知史老师脚踝受伤之后,我曾前往探望,尽量安慰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静心休养,让他别老惦记着博物馆的事情,但效果欠佳。他竟然不为受伤而退却、而言败,反而痛下决心,为传播博爱煜和平思想理念加速前行。他在病床上充分发挥电话的功效,与诸如白宏波、熊延江、王斌、董军民、米根孝、郭旭东、孙尽忠等先生及赵伟娜女士等志友联系,具体商讨创建博物馆的事情。甚至他不顾伤痛,又两次与有关领导同志前往实地考察,并参与起草了将以十多家有关单位共同署名,呈送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有关领导暨有关部门的《关于坚决响应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令,尽快尽好保护和开发柏庙村历史文化遗址的至诚申请报告》文件。

这对我是个极大的触动。‍

多少人在安享晚年?多少人在醉生梦死?多少人又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什么信仰追求,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仿佛成了奢侈品!对于我这个有些许追求的人来说,内‍心也是惭愧的。


抛开这些没人能听进去的道理,我们来还原一下史老师受伤的经过。其实故事很简单:史先生在2014年国庆期间,为考察比较理想的建馆地址,独自乘车来到互联网上盛传为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地——郑州上街区柏庙村。他看中了一块数十亩杂草丛生的荒地(可以理解,好地都被开发商拿去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他不幸落入荒草遮掩的一口水井中,亏得他反应机敏,双臂支撑,才没落入井底,但脚踝严重受伤。就是这么个“凶井脱险”的事儿。

史先生死里逃生,也不全是命运的安排,其实和他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很少有人在家里放置一架双杠,用来锻炼自己的臂力,如果你去过史先生的家,你会发现在他的阳台上就摆放了这么一个物件儿,它在史先生的家里很多年了。若非他常年臂力锻炼,这次凶井遇险,必有性命之忧,何止扭伤脚踝这么简单!

史先生经常说,人生就是一种修行,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现今看来,这并非虚言。

“信仰即灵魂。如果我的这种信仰严重缺失的话,我的身价无异于一头蠢猪。”谈到崭新的博爱煜和平思想理念,谈到美好的未竟事业,至今卧床养伤的史先生仍不无幽默。

我没有什么语言能恰当的宽慰这位老人,临走时,禁不住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有你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博爱煜和平博物馆一定可以建成;博爱煜和平思想理念一定可以发扬光大!”


史先生只是微笑点头。


出了史先生家门,我扪心自问:现今的社会,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真的能被发扬光大吗?也许,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并且无法回头,如果你的选择如此坚定。

 
转自[传媒联合网]http://www.zgcmwh.com/jingzhongchangming/qinggantiandi/2014-11-09/36019.html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